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3)班和四(4)班。四(3)班现有43人,男女生比较平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比较好。有十几个学生上课非常积极,每一个都会抢着回答,有个别学生还能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思维能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也有几个比较调皮的,特别陈越同学不仅上课不认真听,而且很会捣乱,时不时地会突然发出一声尖叫。打乱了课堂教学,我是苦笑不得。四(4)班现有42人,由于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 ……此处隐藏19586个字……/p>
2、立足于课堂,提高全组教师的数学学科教学水平。学习并积极实践“学本课堂”的新理念,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改进,形成质量监控制度。
4、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营造研讨氛围,提升数学教师教研水平。
四、主要工作
(一)深入学习“学本课堂”新理念,引导教师积极实践与自主反思。
参考理论材料:
1、龙湾教育局关于建构“学本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实施意见;
2、龙湾区中小学“学本课堂教学改革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3、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关于印发《龙湾区中小学“学本课堂”教学评价表(实行)》的通知;
4、“学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
5、小学数学“学本课堂”优秀教学案例等。
(二)基于“学本课堂”新理念的学习,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1、解读新教材,梳理教学中疑难问题,理清新旧教材的衔接知识点,领悟新课标内涵,探索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
2、每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学本课堂”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方式,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要主动构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备课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4、一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名著,做好读书摘记,写好读书心得。
(三)定时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
1、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2、组织教师的听评课活动,落实好教学研讨课。教研组内发挥合作精神,开展教研组活动,课的内容、设计都要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并及时形成一些案例分析和教学经验总结。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减负增效的措施。在听课评课、反思重建中提高每位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一学期至少听15节课。做到课课有点评。
3、试题命卷一学期设计一份,编制的试卷要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加强各年级数学质量监控,监控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
(四)抓住平时,认真做好学优生与后20%学生的辅导工作。
1、要抓好后20%学生的辅导工作,补缺补差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提高合格率,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拓展,在学生流动较多的同时要不断发现有潜力的学生,提高优秀率。为培养“小数学家”提供人才。
(五)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强大的数学教师队伍。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自培工作,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业务上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做到有目的,有成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
2、组内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新教师展现,给教学带来新的思想。教师之间多交流教学的经验,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五、活动安排
数学教研组活动安排表
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参加对象负责人初定周次初定地点
主题系列化内容
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促学本课堂真落实制定教研组计划全体数学老师周舒第2周研训室
集体备课(一)——新常规设计活动第3周研训室
读书沙龙第5周书吧
集体备课(二)——课堂活动设计第7周研训室
学本课堂研讨课(一)执教者:z第8周教室研训室
学本课堂研讨课(二)执教者:z第10周研训室
学本课堂研讨课(三)执教者:z第11周教室研训室
家长开放日活动执教者:z第13周教室研训室
读书交流第14周研训室
集体备课(三)——命题设计第15周研训室
数学教研组研训活动总结第17周研训室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5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