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案

时间:2024-07-18 19:05:09
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南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南春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日出江花红胜火,桃红复含宿雨,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此处隐藏9498个字……里的江南情怀。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熟悉。

②蓝: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⑤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⑥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梦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注释】

①兰烬(jìn):香油灯结的'灯花。兰:是一种香草,古代用来煎油点灯。②屏:屏风。红蕉:美人蕉,花色艳红。这句说:屏风上画的美人蕉鲜红的颜色也阴暗了。

③萧萧:下雨的声音。

④驿: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江南春【宋·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蘋①满汀洲人未归。

【注释】

①蘋(pín)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四、课后研讨:

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任选一题,小组搜集诗歌,合作研讨:

1、找4首有“月”这一意象的诗歌,品析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所蕴情感的异同。

2、将所学过的杜甫的诗积累起来作一个专题,探究杜甫诗歌情与景的特点。

3、找一找唐诗宋词中的边塞诗,探究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常怀的情感。

江南春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三、教学过程

四、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学生提问:江南是指哪个地方?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师提问:“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杜牧

五、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学生读通古诗后,师抽读,后再齐读。

3、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4、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的春天吗?(生说理解)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内容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5、师提问: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八、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2、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背诵古诗。

九、展开想象,拓展学习

1、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2、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3、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十、课堂小结

江南春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