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时间:2024-07-17 10:13:10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

2.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义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

二.复习巩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间疾益故索还火齐汤熨

三.朗读课文: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什么?五.解决“突破口”:

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

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个过程

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方法

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

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

六.延伸“突破口”: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想象,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七.小结: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什么?(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对于指导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

八.布置作业:根据课文给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2

学习要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3、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人物刻画传神生动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及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桓公()立有间()腠理()还走()汤熨()火齐()

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 》,《 》是家重要著作。韩非,时期重要家,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二、检查导入:

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听写词语。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1)、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述十万余言,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继承了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2)韩非的文章长于推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他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为战国散文四大家。代表作有《孤愤》、《五蠹》等。

《韩非子》中常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明白易懂,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注意把握语气。

2、读懂文意。要求: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解释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

有间:腠理:将恐:居十日:

益:不应:还走:故使人: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无请:索:遂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⑤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3、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4、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讳疾忌医?

5、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结果是什么?

6、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7、扁鹊和蔡桓公各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扁鹊见蔡桓公》复习笔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战国末年韩国公子韩非,先秦法家学说代表人物,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说明问题,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为大家所熟悉。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2、出处:《韩非子?喻老》 “喻老”: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3、扁鹊: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因医术高明被人以“扁鹊”称之。起死回生、妙手回春

二、主要内容

1、层意:

第一层:(开头至“望桓侯而还走”),写扁鹊四次行拜见蔡桓公。

第二层:(“桓侯故使人问之”至“臣是以无请也”),写扁鹊对桓侯病情的分析。

第三层:(“居五日”至文末),写桓侯讳疾忌医而不治身亡。

2、中心:本文阐明了“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的道理。

3、启示: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要像对待疾病一样,不可讳疾忌医,而应该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三、人物性格分析

1、扁鹊——医术高明,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认真负责;

2、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固执己见。

四、通假字

1、“还”同“旋”,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汤”同“烫”,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3、“齐”同“剂”,药剂、汤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五、虚词

1、之

①桓侯故使人问之(代词。指扁鹊)

②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助词。的)……此处隐藏21193个字……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

二.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是用文言写的。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

然后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出现的“有间”“居”“复”“益”“应”“索”“是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全文,深入钻研课文。

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阐明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

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指点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为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是学习难点。

针对重点、难点拟采用诵读法来解决,做法如下:

(1)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意。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

然后再朗读全文一遍。

(2)确保朗读时间。

①简化教学内容,凡与诵读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和文章出处,作者生平等都用寥寥数语带过

②注重领悟的作用,不搞“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3)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

(4)指导文言文的学法,在初一以指导正确划分句中停顿为主。

(5)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人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3.投影仪和作者作品介绍的胶片,以及补充资料。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课前作好预习,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章,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并朗读课文。

2.课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领悟语言。

3.就课后练习一展开讨论,进而分析两个人物形象。

4.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提倡创造性复述,可想像蔡桓公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看谁复述得传神。

5.进而练习背诵,争取当堂背过。

6.学生体会并总结写作特点(不求多,只要能说出一两点心得体会就好)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故事。

2.板书课题《扁鹊见察桓公》

3.解题 本课文书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是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重要的思想家。 “扁鹊”是什么人?(秦越人)为什么人们用上古名医扁鹊来称呼他?(医术高明)蔡桓公是什么人?(蔡国国君)“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会见”“拜见”的意思)

(一)明确目标 用幻灯打出或小黑板出示(略)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的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出示幻灯片或小黑板,给知识目标点中的多音字注音组词,给群形注音的字加拼音并辨别字形。

3.学生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课文。然后结合练习三概括主要内容,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4.教师订正并小结。

本文通过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学生试读课文,要求出声读,教师指导,读文言文一定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才能确切了解句意。

教师示例,辨析下面各句中的停顿是否划得正确,不正确的要改正过来。

君有疾/腠在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x)(不病/以为功)

扁鹊望桓侯而旋走(x)(望桓侯/而旋走)

臣/是以无请也(√)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四人小组结合练习一展开讨论。

2、教师点拨,本文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间”、“将”、“疾”、“益”、“故”、“遂”等实词的词意。

2、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3、训练复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韩非子。

二、听读

三、朗读

四、理解文意

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让学生理解大致意思,结合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1、扁鹊一共见了几次蔡桓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扁鹊怎么说,而桓公的神态、语言怎样?(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点拨字词)

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发?

总结:见板书

五、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关上课本,进行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见课后练习二

(二)解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3、臣是以无请也

六、朗读背诵

七、板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

一见在腠理将恐深(汤熨)无疾

居十日二见在肌肤将益深(针石)不应,不悦

居十日三见在肠胃将益深(火齐)又不应,又不悦

居十日四见在骨髓无奈何也体痛,遂死

——不要讳疾忌医,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别人的批评并改正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