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家小兔》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5 10:12:24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逃家小兔》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绘本童话。通过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几次有趣对话构成了一幅感人甚至的童话故事,以传递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几年,随着大语文观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语文越来越注重课内外相联系的阅读。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于是,类似于绘本这样一种非常适合儿童阅读书大面积的普及。我个人也觉得:绘本作为一种阅读的载体,非常有必要在孩子们中展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 那么,怎样上好这种阅读指导课?就成为我们解决的问题。今天的阅读指导课就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资料。整堂课的环节大致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教师让学生看封面,猜故事内容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让学生以读的形式来讲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将故事讲得很有趣。

二、引导学生发现小兔子和兔妈妈三次对话的语言特点,进行模仿语言的创作。

三、展示结果,自编属于自己的《逃家小兔》

这其中第二环节,进行的比较有意思。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根据对话的语言特点,发挥想象,创作出了很多教学预设以外的内容。这个环节有以下亮点:

1、注重学生平时积累词语的运用。新课标的最大变化就是注重运用,我觉得这环节充分展示了运用的效果。

2、锻炼了学生的想象的`思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知识的助推器。只有锻炼了想象,再能让我们感觉到学生的语言是有灵性的,有活力,有灵感的。这样的语言可以和诗人媲美。我觉得:只有这有这样的训练,我们的语言文字才有生命力,才有语言的增长点。

反思,当下我们的很多课堂,教师不是在教学生学用语言,而是在教学生理解语言。满堂课都是:“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那么,随着新课标的应用,我们的目光要更多的转移到语言的运用上,就是要用教材中规范的语言,来教我们的孩子学用语言。最后达到他们会自己发展语言。这是,我们小语老师的责任。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2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童话《逃家小兔》,是适合中班阅读的绘本。它小朋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于是一场爱的捉迷藏就此展开。绘本画面彩图、黑白图交错,特别有意思的是,画面中大兔子想让变成鱼的小兔子回到自己的怀抱,就用一根胡萝卜当鱼饵去钓它,真是耐人寻味。故事中的小兔子则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是每一次冒险的最后,都是被妈妈“捉”回来。这样的故事,既满足了孩子冒险的愿望、又印证了妈妈对自己的爱,所以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这样的绘本理所当然受到了幼儿的喜爱。当我讲述到兔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时,孩子们的`表情就开始丰富起来了,他们的兴趣点一下子就落在了 “逃”字上,个个都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变幻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出逃,好让兔妈妈来“追”,百般淘气尽显无疑。

最后,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你变我变”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结束,整个一节课是那么的轻松、快乐,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会用“你要是变成XXX,我就变成xxx”的句型。看来,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容易,不光是选材、设计教案等等都需要老师去认真专研,同时,在活动中能积极调动孩子的兴趣。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3

又回到了幼儿园与宝贝们朝夕相处,心中自然很是高兴。也是在周一的上午第一次带班这个班,便由衷地喜欢上了这群聪明可爱的孩子,相隔三个月后回这个班级任教,让我更希望自己带给他们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喜欢。

最近上了一节语言活动《逃家小兔》,故事内容十分浅白,读来却趣味十足。它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有趣故事。备课、准备教具时才发现,《小兔逃跑》这个故事没有配套图片,甚至连幼儿用书上也有没相关的内容,看着这个经典的故事,想起了那本经典绘本《逃家小兔》,而今天,在看了故事和及教材上的教学设计,再次想起这个绘本,权衡了之下,还是决定以阅读活动的形式展开,既关注对画面的观察,凸显句式的学习与掌握;同时在故事的讲述中,感受兔妈妈对兔宝宝那份浓浓的爱。

整个活动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有两个地方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一是孩子们对画面的细致观察,从高山上的大石头到花园里的小花,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小兔子变成了什么,也能尝试着用故事中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二是绘本中的'浓浓亲情我相信已感染了孩子。“因为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把你吹回家”活动结束时,我要求孩子回去和妈妈一起玩一玩这个爱的游戏:如果你是逃家小兔,你会变成什么?你妈妈又会变成什么来捉你?孩子们说回家要从电脑上找来这个故事和妈妈一起分享,因为在课的一开始,我曾告诉过孩子,我是从电脑上找来这本书的图片;看到了书的封面,也有孩子问哪里可以买到这本书。

当我出示第一幅画面,讲述到兔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时,孩子们的表情就开始丰富起来了,他们的兴趣点一下子就落在了“逃”字上,个个都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变幻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出逃,好让兔妈妈来“追”,百般淘气尽显无疑。问题出在哪儿?是什么让他们过于兴奋了?我发现,孩子们就想着逃和追了。那用什么办法既能保留孩子发挥想像的热情、又能让他们关注到妈妈那细腻的爱呢?

A:小兔变成了小鸟,兔妈妈就变成白云,这样,小鸟就一直飞在妈妈身边了,妈妈就放心了。

B:小兔变成了小鱼,兔妈妈就变成大海,这样,鱼就可以在妈妈的怀里自由的游来游去

C:小兔变成了汽车,妈妈就变成公路,让小兔车一直在妈妈怀里自由自在地开;

我的讲述中一个字的改变赢来了孩子无比精彩的答案,赢得了孩子对妈妈的爱的深刻理解,诚然,原著有着无可非议的精彩,但是当我们应用到教学中并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大胆妄为一次,因为个别字、词甚至句子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原著的份量,但却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原著,尽可能地发挥原著本身的教育影响作用。【《逃家小兔》教学反思5篇】《逃家小兔》教学反思5篇。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4

【教学过程】

一、阅读封面,唤起期待

师:小朋友们,有一天,一只聪明的机灵的小白兔,她不乖了,她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于是,逃家小兔的故事就诞生了。师:封面是图画书的脸,谁来说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师:观察得真细致,看懂了封面,不急着打开书。猜一猜这本书可能写什么内容呢?(预设:小兔为什么要逃家?它都逃到什么地 ……此处隐藏7670个字……高山上的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逃了,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胡萝卜。

我围绕绘本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发展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

3.体会兔妈妈的爱,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我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谈话导入——理解故事——游戏“你躲我找”——我为绘本取名字——谈话结束。整个活动流程清晰,幼儿兴趣点很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不足之处:

在理解故事情节时,我把五副图拼在一起,孩子在观察图片时,不知道看那一副,没有针对性,而且图片小了,我可以给兔宝宝变身,和兔妈妈找的放一起,这样孩子看起来会更清晰明了。孩子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兔宝宝你会躲哪?兔妈妈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宝宝。孩子们说的都特别好。幼1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我就变成小汽车开走,幼2如果你变成小汽车我就变成司机,你就在我的手心里。幼3如果你变成司机我就变成小花,幼4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小鸟,徘徊在你的上空……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走进建国,接触新鲜而陌生的绘本教学,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期待,跟着老师们学习了大半学期的绘本教学课,并尝试上绘本课,真的感觉看起容易,做起难。

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的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绘本故事,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逃家小兔》这本绘本。

我在执教《逃家小兔》时,我想到《逃家小兔》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在帮助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更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于是,在设计教学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开展本次绘本教学。第一遍:通过看图,大胆猜测,鼓励想象,降低难度,教师讲,师生讲,看图讲,给孩子们呈现完整的故事内容。第二遍:角色自居,师生表演读,分角色读体会妈妈的爱。并再图片上讲内容做了放大缩小处理。第三遍:编织生命,让孩子说说爸爸妈妈的爱,再说说自己诗如何爱爸爸妈妈的。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结合很多老师们的建议,我对本节课反思一下:

1、《逃家小兔》这个绘本的语言相当有特色,都是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并且句式都是“如果你……我就……”,于是我抓住这点,层层推进,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兔还会变什么,兔妈妈跟着变什么才能找到她。再来用上面的句式来填空。没有了图片的约束,学生可以完全的`放开。这个环节由扶到放。一步一步。既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但是我的教学仅停留在故事内容上,没有拓展,大胆延伸出去,如引导学生想想:如果你(变成小蜜蜂),我就变成(甜甜的花蜜),如果你(变成小汽车)我就(变成红路灯)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更能体会妈妈伟大、无私、勇敢的爱!

2、绘本作业的设计:拓展诗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安排,内容显得复杂,孩子们出现多数不认识字,只有靠老师读代,一切感觉是老师自导自演,包办代替。如果这个时间用来让学生讲故事或者让学生写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或者如果学生说了爸爸妈妈的爱后,叫她们画下来,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3、在结束本故事时,我把书中的故事变成小诗《永远的爱》,在朗读中,理清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母爱在学生心中回荡。出现一些黄颜色字的内容,导致学生看不清楚。这也是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导致的失误。

总之,绘本教学带给我无尽的思考,绘本教学之路漫长,我将一如既往跟着老师们不断前行!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11

《逃家小兔》是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图画书。它讲述了一只小兔想离家出走幻想着自己变成了小鳟鱼、高山上的大石、小花、小鸟而兔妈妈没有去阻拦,而是说要变成追兔宝宝的渔夫、登山人、园丁、大树冒着危险一路跟随和护卫。

对于这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学的: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一开始,我问学生喜欢什么小动物,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兴致就很高,课堂气氛较好。而后由我引出今天的绘本内容,学生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二、学习故事、观察想象

新课标中提到“低年级的学生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来阅读。”绘本的构图常常因色彩、图案、材质上的别出心裁,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创造了条件。《逃家小兔》一书,每组图以黑白图和彩色图相结合,给学生视觉上不同刺激。另外,小兔和兔妈妈虽然不断在“变”,但是从画面上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如小兔变成了小鱼,可小鱼的头还是小兔子,兔妈妈变成大树,而大树是一只兔子的形状,这都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情境。课上,前几幅图的故事情节由我讲给学生听,后面我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自己从通过观察图发现小

兔和兔妈妈分别变成了什么,再来说说故事的情节。此外我还会以画面的某个角落,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细节。如,兔妈妈变成渔夫去钓小兔时,兔妈妈用的鱼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的是什么鱼饵?原来用的是小兔子平时最爱吃的胡萝卜,来感受绘本的情趣。

四、层层推进、说话训练

《逃家小兔》这个绘本的语言相当有特色,都是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并且句式都是如果你我就,于是我抓住这点,层层推进,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我讲完前面几幅图的故事情节后,便让学生观察图片,猜猜小兔又变成了什么,兔妈妈由变成了什么?然后出示如果你(),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如果你变成(),妈妈说。我就变成()。

让学生根据图来说话。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兔还会变什么,兔妈妈跟着变什么才能找到她。再来用上面的句式来填空。没有了图片的约束,学生可以完全的放开。这个环节由扶到放。一步一步。既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五、课外拓展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课末,我向学生推荐了几本图画漂亮,故事精彩的绘本,希望能够让他们能爱上阅读!

下面说说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

本课是绘本阅读,里面加入了大量的观察想象以及说话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由于我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课上没能灵活的调整自己的计划,使得课上某些环节处理的不够好。。学生的回答有时控制性太强,没有注意到兔妈妈给兔宝宝的爱是广博的,而我对于他们的回答却没有做到及时地正确引导。

这些现象都反应了我的教学机智仍然欠缺,今后,我要多充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